左旋C應該要選幾%的濃度比較好?
維生素C(Vitamin C;L-ascorbic acid;VC;又稱L-抗壞血酸)
就是大家在說的左旋C(我知道左旋C是個美麗的錯誤名詞,就讓它將錯就錯吧!),長期以來因為VC具有不錯的抑制黑色素效果,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也有很多人希望VC的美白效果能再快一點,因此,大家就可以在是面上看到一堆左旋C的商品在販售,從10~25%的濃度都有廠商生產出來販售。
每一家廠商都會跟你說,他們家的東西是最好的,因此消費者就會開始感到錯亂了,到底我該買哪一個濃度?會比較有效?當然,消費者花錢買商品,本來就希望買到效果最好的商品,因此大家就認為應該VC的含量濃度越高是越好。
從學理上來看,VC也是一種藥物,因此就不可能無限制的被隨便增加濃度來使用,每一種藥物都會有它的濃度最低,但表現最好的濃度範圍,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會有『安全濃度』。
Inhibition of melanogensis by a novel origanoside from Origanum vulgare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Volume 57, Issue 3, March 2010, Pages 170-177Chia-Hua Liang, Tzung-Han Chou, Hsiou-Yu Ding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Volume 57, Issue 3, March 2010, Pages 170-177Chia-Hua Liang, Tzung-Han Chou, Hsiou-Yu Ding
由牛至取得的新型化合物在黑色素生成抑制之研究
這一篇的研究主題並不是談VC,而是談由中藥牛至中所萃取出的化合物對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果,為了得知這個新的化合物效果是如何?因此選用了兩種常見的美白成份來做效果上的比較,一種是Arbutin(熊果素),另一種就是VC了。
化粧品的活性成份開發中,有個很重要實驗是必須要進行的,那就是『安全性』實驗,因為將來這些成份都會製成商品並塗抹於皮膚上,如果這些成份不安全,會造成人體皮膚受傷,那就不太適合做為化粧品使用了。
同時挑選兩種常見的美白成份來比較新開發的活性成份之效果,是為了確認該成份具有商業開發的價值,如果效果不好,當然就沒有繼續開發的意義了...
透過這篇研究論文中的圖表三(Fig.3)來看,(B)、(C)兩圖是分別利用黑色素瘤細胞(B16)及人類纖維母細胞(Hs68)來測試牛至萃取物、AR及VC的安全性結果。
我們把(B)放大來看,實驗顯示VC在濃度50ug/mL之後就開始產生明顯的細胞存活率下降現象,隨著濃度的提高,濃度越高,細胞存活率就越低,到達100ug/mL時,存活率就幾乎是零了。
再來也把(C)放大來看,實驗顯示VC在濃度20ug/mL之後就開始產生明顯的細胞存活率下降現象,隨著濃度的提高,濃度越高,細胞存活率就越低,到達100ug/mL時,存活率就幾乎是零了。
因此從這裡可以得知VC的濃度在0.005%之後,是應該考慮它的安全性,當然我有親自向作者詢問,對於這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VC)是什麼可能的原因,才會有這樣的結果?作者說:這可能是加入VC後,pH值的急速下降改變後所產生的現象,至於詳細的原因是必須另外去研究探討,這裡只單獨進行這個部分而已。
同時在酪胺酸酶抑制效果上,我們可以從圖四(Fig.4)來看,VC在20ug/mL濃度時,就有很好的酪胺酸酶抑制效果了。
我的結論:
目前市售的左旋C商品濃度什麼都有,大多數是以多醇類為主的配方,這是因為VC在有水的環境下很容易氧化失活,而且根本沒有辦法有效的控制,因此以無水配方來製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測不到VC的pH值,必須在塗抹於皮膚上後,等待滲入皮膚內部後,才會呈現出原有的pH值。
雖然VC塗抹於皮膚及滲入皮膚內的數量不會一次就很高,理論上還不至於會有立即的危險,但長期使用的安全性還是應該要注意。因此我個人的看法是:選用這類的商品時,可能10~15%以下的濃度會是比較安全選擇。
看完這篇也不用太緊張,只是提供另一個看法給大家參考而已,也許用於皮膚外用時,皮膚有天然的屏障,可以延緩VC進入皮膚內的速度,因此濃度就不會立即升高,同時VC很容易氧化,從工廠開始調配時就會開始產生氧化,因此VC是天天在氧化活性,因此實際上用於皮膚上的濃度會比商品所標示的濃度低。
目前已知VC於皮膚外用上的功效有:
1. 預防及治療日光傷害皮膚
2. 抗氧化
3. 預防皮膚老化
4. 促進膠原蛋白
5. 抑制纖維母細胞合成彈性蛋白合成
6. 抗發炎
7. 抑制黑色素生成
8. 對痤瘡有治療效果
References:
Chia-Hua Liang, Tzung-Han Chou, Hsiou-Yu Ding. Inhibition of melanogensis by a novel origanoside from Origanum vulgar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Volume 57, Issue 3, March 2010, Pages 170-177.
Qi, Chen., Michael, G. E., Andrew, Y.S., Chaya, P., Kenneth, L.K., Murali, C. K., Deena, B.K., Jeanne, D., and Mark, L. Pharmacologic doses of ascorbate act as a prooxidant and decrease growth of aggressive tumor xenografts in mice.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5, 11105-11109, 2008.
邱品齊、王修含、蔡逸姍 藥妝品學Cosmeceuticals(第二版)p.52~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