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自創品牌




自創品牌
自創品牌一直以來都是創業者的夢想,是除了努力讀書求功名賺錢之外的另一種賺錢致富的方法

根據統計:
1.     在台灣平均每10人當中就有1個人選擇自行創業
2.     100個創業者中,順利存活發展者不到3%
3.     80%新設的公司在3年內就得認賠出場,剩下的17%在更會在未來的幾年內陸續退場
4.     創業至少要準備3年(資金)(以一間一人公司來計算,假使不需要房租,連同自己的工資及所有開銷,起碼一個月都需要5萬左右的成本,個人薪資是給你作為家庭日常生活開銷,假設個人薪資算3萬就好,剩下的2萬是要給你支付營業用的水電、文具、電話、交通費、公關費及雜支,這還未包含進貨成本、未收貨款、庫存成本及貨品運費,假設每個月的進貨成本為5萬就好,(5+5) x 12=120萬,也就是說當你選擇自行創業的那一天開始,平均每一年創業者最少就要花費120萬,假使第一年就能回收,也就是說每個月進5萬元的貨,必須都成功售出,並且營業額要達到10萬才能剛好打平,假使剛好打平那這一年只能算是做白工而已,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5.     平均要創業第3次以後,才較容易成功

在大多數的創業者中,一開始大多都是採取相同類似的商品,售價更低的手法來爭取顧客。有些人選擇尋找其它製造商的商品,有些人則選擇自創品牌。

自行創業的過程是非常辛苦,首先要陷入的就是是否該回頭去找以前在前一家公司所服務過的客戶?(這時大家都會說義氣是三X,利益才是重要的)找到了又如何?是否能夠順利承接?假使交情夠、商品夠強,還是一樣要在價格上比原來的更低價一些(能順利維持同價就已經是萬幸了)。

在其它的行業我不懂,因此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嚴重,但是在化粧品業裡,品牌已經多到數不清了,除了已經淘汰的品牌外,感覺上好像大家都做的不錯,但實際上呢?很多業者面對公司裡的庫存可是欲哭無淚...

市場上相似的產品已經多到數不清了,賣的好的商品,卻也沒減少過壓力,光是在經銷點的庫存及公司備貨品,就是一筆開銷,再加上商品蜜月期過短,很多商品上市不到三個月就必須面臨下架。

如果是自己做零售,那麼現金收入就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透過通路商或是經銷商推廣,那就慘了,一般來說是月結付款,結帳時是收到一張三個月後付款的支票,那是正常的情況,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因為經銷商會認為,從進貨到賣出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他有本,因此也算合情合理。

但是呢...
如果是透過比較大的通路商推廣時,那可慘了,除了價格砍到見骨,還設立很多收費費用(上架費、管理及活動費...等),甚至有些通路商的員工還會要求要回扣。除非你的商品很特殊、很強勢,否則這些都是避免不了事,最後請款時3~12個月的遠期付款支票,都是時有所聞。

做生意真的不容易,每一行都有它的辛酸面,就算是通路商也有它的難處(店面、水電、人員、倉儲及活動...等),都是很大的一筆開銷。

如果自己只是一個月幾萬塊的營業額,其實根本不要考慮自創品牌,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大家看看滿街的商店(美容美髮、百貨及醫美...等),幾乎一家店就有一個獨家銷售的品牌,這樣有比較好嗎?化粧品品牌的創立門檻已經太低了,以致到處都是,很多都是出來削價競爭,也很多都是用了不痛不癢的商品,消費者被銷售話術的誘惑又能維持多久?

會寫上這篇文章是因為這幾天到一位朋友那裡去剪頭髮,朋友說他的髮品供應商遊說他自創品牌,初期的出貨量是洗髮精50kg、潤濕50kg及護髮乳25kg,以每罐分別是1000 mL1000 mL250 mL,初期進貨分別為50罐、50罐及100罐,當然他還要自付包材、商標申請及其他相關費用,大概總共需要約5萬多的現金支出,看起來似乎投資門檻很小,對他來說可以省下一筆進貨成本,同時也可以提高髮型屋的促銷活動價值,似乎百利無一害。

但實際上是這樣嗎?
從我的觀點來看,有下列隱憂...
從廠商來看,似乎生意以不如往常那麼好做,因此變個法子經營,其實這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1.     鼓勵自創品牌的各種分項報價一定都比現有購買品牌商品的經銷價要更低,這樣會造成買賣雙方失去誠信感,店家一定會認為:天啊!你以前到底賺我多少錢啊?(店家一定不會去想到你的品牌成本及管銷)從當下起你別想要以後再有任何推廣品牌的機會了,因為大家都知道成本了
2.     生產工廠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因此就必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3.     品牌是要很多人賣、很多人使用,才會成為品牌,一家店面就創造一個品牌,那最終也只能在店內賣而已,生產一大批的貨,收了幾萬元後又如何?後續絕不會再進貨了,因為這樣子所創立的品牌根本沒有精神、沒有靈魂...

從店家的角度來看,這也沒占到什麼便宜:
1.     原本分次進貨的分次付款方式,突然需要一次就支出,這是把分次變成一次付清而已...
2.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省了成本,但是所有的海報、試用品、贈品及服務支援都將消失
3.     最後還要承受庫存的壓力,面對一大堆的存貨,我想看了心情都會不好吧,自己用?要用的何年何月?送人?沒品牌人家也會猶豫吧!

品牌之所以會成功,也不單單只是炒作跟行銷,品牌的精神及堅持更是關鍵,提供市場合理的售價,大家分享利潤空間,共同經營,才有成功的可能。

最後我只跟我朋友說:我們認識十年了,十年來你也都知道我的工作是什麼?我身邊的資源那麼多,我真的不建議你這樣子弄,找個你認同品牌及廠商,好好的經營不會比較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